云南、貴州南部、四川、廣西、廣東、湖南、江西、浙江、福建、臺灣。國外分布于中南半島、印度、印度尼西亞。云南的河口、個舊、墨江、永德、騰沖、盈江、隴川等縣分布數量較多。20世紀50年代數量達230萬條,進入21世紀后下降到30萬條。頰鱗2-3枚,前半段體色灰棕,后半段體鱗鱗緣棕黑,略顯網狀紋。體長多超過1米,最大可達2米。灰鼠蛇與金環蛇以及眼鏡蛇被人們合稱為“三蛇””。“三蛇”是中國南方著名的食用蛇類,為“三蛇酒”、“三蛇膽酒”和“三蛇膽”的原料。灰鼠蛇是我國重要的經濟蛇類之一。灰鼠蛇生活于丘陵和平原地帶,主要活動在田基、路邊、溝邊的灌木林中,在水田,溪流、溪邊石上或草叢中也可見到,常攀援于溪流或水塘邊的灌木或竹叢上,故廣西群眾稱它為過樹龍。有時也到地上尋找食物。晝夜活動,陣雨后太陽出來時,常遇見于路邊、溝邊的灌木頂上,等待太陽光的照射;晚間也蜷伏于竹枝上。灰鼠蛇的繁殖方式為卵生,通常在每年的5-6月份產卵,每次產卵數可達9枚左右。孵化期約2個月。11月開始冬眠,在田基、墓地向南的鼠洞內越冬,冬眠期隨每年氣溫變化而有異,廣西南部三月即蘇醒活動。 |